时间:4月20日(周四)13:30
地点:勤园20-518
报告摘要:
在相对论极限下,电子可能会表现出超越薛定谔方程所描述的奇异量子隧穿行为,比如由狄拉克方程所预言的狄拉克电子的“完美隧穿”现象。这一强烈违反直觉的现象只有在极少数体系中被观测到,并且至今没有应用方案[1]。构成拓扑表面态的狄拉克电子不仅具有自旋-动量锁定的量子态,还具有线性的色散关系。我们成功地制备出了拓扑近藤绝缘体SmB6纳米线[2],之后再利用聚焦离子束设备将SmB6纳米线制备成扫描隧道显微镜(STM)的探针。利用SmB6纳米线探针,我们测量了反铁磁金属Fe1.03Te的表面形貌[3]。虽然Fe1.03Te具有50K的奈尔温度,但是只有当SmB6的表面态形成时(温度低于10K[4-5]),我们才能通过SmB6纳米线探针检测到材料的自旋结构。更重要的是,Fe1.03Te表面的自旋条纹随着SmB6纳米线偏压的反转而反转,如图1。相比之下,普通自旋极化的STM探针并不能通过改变正负偏压来探测不同的电子自旋态。这一现象说明SmB6的拓扑表面态可以在无外加磁场的情况下,区分相反朝向的自旋结构。同时这一现象也表明了狄拉克电子的隧穿几率与其自旋/动量取向密切相关,可以基于这一性质设计新型自旋电子学器件。此外,我们的结果给出了一种新的STM探针的设计方案。
图1. A(B),利用SmB6纳米线探针在+30mV (-30mV)偏压下测到的Fe1.03Te原子形貌图;C,红色(蓝色)曲线代表在图A(B)同一位置(虚线所示)获得的表面高度变化;D,狄拉克电子的隧穿过程;E(F), 利用磁性极化的Cr探针在+35mV (-35mV)偏压下测到的Fe1.03Te原子形貌图;C,红色(蓝色)曲线代表在图E(F)同一位置(虚线所示)获得的表面高度变化;H,自旋极化的普通电子的隧穿过程。
参考文献:
[1] M. I. Katsnelson, K. S. Novoselov & A. K. Geim, Nature Physics 2, 620 (2006).
[2] H. Gan et al., Cryst. Growth Des. 19, 845–853 (2019).
[3] Anuva Aishwarya, et al., Science 377, 1218 (2022).
[4] Lin Jiao, et al., Nature Commun. 7, 13762 (2016).
[5] Lin Jiao, et al., Sci. Adv., 4, eaau4886 (2018).
个人简介:
焦琳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,曾先后在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(Research Faculty I)、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-香槟分校 、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固体物理化学研究所(洪堡学者)交流学习。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极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(STM),研究关联电子材料的奇异电子态。
近五年以一作或者共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,含Nature, Science, PNAS, Sci. Adv., Nat. Commun.等。在ICM,SCES等重要国际会议上作邀请报告2次。代表性成果包括:(1)在UTe2中首次发现了手性对称的边缘态,为拓扑超导体提供了首个微观实验证据 (Nature 2020);(2)在SmB6中实现了用电场调控Dirac电子自旋取向的新方案,为自旋电子器件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(Science 2022);(3)在近藤绝缘体SmB6中发现了拓扑表面态存在的微观及宏观证据,以及磁性对拓扑表面态的破坏机制,为拓扑表面态的应用提供了方案(Sci. Adv. 2018; Nat. Commun. 2016);(4)在重费米子超导体CeCu2Si2中发现无能隙节点超导的实验证据,并提出了一种无能隙节点的d+d-波超导配对机制(PNAS 2018);(5)利用强磁场下的输运性质测量,发现了CeRhIn5存在磁场诱导的量子临界点,同时在磁有序相内观测到了费米面的突变(PNAS 2015)
地址: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勤园19号楼
邮编:311121 联系电话:0571-28865286
Copyright © 2020 杭州师范大学物理学院
公安备案号: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-1